关键词 |
上海瓷器鉴定,瓷器鉴定方法,如何鉴定宣德青花瓷器,明朝民窑瓷器鉴定 |
面向地区 |
全国 |
到了唐代,坯体的装烧方法又有了改进,开始使用匣钵烧制的瓷器,如唐越窑青釉执壶的匣钵和唐越窑青釉碗的匣钵,这两件器物是2015年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中发现的重要资料。唐 越窑青釉碗与匣钵至宋代,定窑创造了覆烧工艺,其用垫圈组合的匣钵,充分利用了窑炉的空间。受定窑影响,景德镇的青白瓷也大量应用覆烧工艺。
除了覆烧外,宋代汝窑裹足支烧的方法也很特,如故宫旧藏的宋汝窑天青釉盘,盘的型体古朴端庄,盘底撇足,裹足支烧,底部有五个细小芝麻状的支烧痕,撇足的弧度和底足施釉的厚度非常到位,充分表现出宋代工匠高超的制瓷技巧,是宋汝官窑瓷器的代表作。现代仿品比较多见,但有的仿品胎体过厚或撇足施釉过厚,支钉痕粗,没有汝窑撇足的弧度;也有的仿品胎体薄,撇足弧度较大,施釉又过薄,可见宋汝官窑圆器的底足工艺是很难仿制的。
清雍正 天蓝釉琮式环耳瓶
底足是古瓷所含信息量大的地方。透过底足,可以见其胎、其釉,可以见其胎釉结合情况、烧造工艺、老化程度等。在它们做胚、垫烧、出窑的时候就由于胚土原料的配比不同,显示或红、或灰、或白的胎色;修足时因各代工艺方法有异,就产生乳丁、跳刀、同心圆、旋挖痕的不同状况;装窑时由于垫并或垫沙,器底也留下不同痕迹;入窑后又由于胎土含铁元素随水汽外泄使露胎处显示桔黄、桔红的窑红色;那么,如何从底足鉴定古瓷真伪呢?底足中的“乳突”、“旋痕”、“跳刀痕”、“棕眼”、“窑红”、“垫烧痕”、“湖米底”、“敲底”、“沾窑砂”等都是古瓷所留下的明显的年代痕迹。
古瓷器底足鉴定之“敲底”“敲底”,见于道光时钧红,由于其釉肥厚,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在一起。为使其分开,只好人工敲开,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。但尽管如此,由于年代较长,所敲处一般胎色变深,且手感平滑。
古瓷器底足鉴定:晋越窑 底部垫烧痕唐 越窑 底部垫烧痕唐 长沙窑 底部刮痕唐 洪州窑 底部刮痕唐 五代 邢窑 玉璧底宋 湖田窑 底部垫烧痕元 底部乳丁元 挖底旋明 跳刀 乳丁明 垫沙 糊米底明 粘沙明 跳刀痕清 康熙 缩釉见胎骨
仿品磨损现象露出破阵
古瓷是已经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风化,在顺着太阳光线,用几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探视古瓷器表面的釉层,老瓷表面的磨损纵横交错,深浅粗细不一,而往往新瓷则无这一现象,很多作假者都是用砂纸摩擦,在线条、方向和力度方面几乎都一样。
同一瓷器有两件以上甚至大量(令人非常怀疑)
古代留下来的陶瓷数量是有限的,而仿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生产,所以只要看到同一品种的瓷器有多件相同的出现在市场,这时候,藏家们就要谨慎小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