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覆烧外,宋代汝窑裹足支烧的方法也很特,如故宫旧藏的宋汝窑天青釉盘,盘的型体古朴端庄,盘底撇足,裹足支烧,底部有五个细小芝麻状的支烧痕,撇足的弧度和底足施釉的厚度非常到位,充分表现出宋代工匠高超的制瓷技巧,是宋汝官窑瓷器的代表作。现代仿品比较多见,但有的仿品胎体过厚或撇足施釉过厚,支钉痕粗,没有汝窑撇足的弧度;也有的仿品胎体薄,撇足弧度较大,施釉又过薄,可见宋汝官窑圆器的底足工艺是很难仿制的。
清雍正 天蓝釉琮式环耳瓶
底足是古瓷所含信息量大的地方。透过底足,可以见其胎、其釉,可以见其胎釉结合情况、烧造工艺、老化程度等。在它们做胚、垫烧、出窑的时候就由于胚土原料的配比不同,显示或红、或灰、或白的胎色;修足时因各代工艺方法有异,就产生乳丁、跳刀、同心圆、旋挖痕的不同状况;装窑时由于垫并或垫沙,器底也留下不同痕迹;入窑后又由于胎土含铁元素随水汽外泄使露胎处显示桔黄、桔红的窑红色;那么,如何从底足鉴定古瓷真伪呢?底足中的“乳突”、“旋痕”、“跳刀痕”、“棕眼”、“窑红”、“垫烧痕”、“湖米底”、“敲底”、“沾窑砂”等都是古瓷所留下的明显的年代痕迹。
古瓷器底足鉴定之“敲底”“敲底”,见于道光时钧红,由于其釉肥厚,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在一起。为使其分开,只好人工敲开,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。但尽管如此,由于年代较长,所敲处一般胎色变深,且手感平滑。
古瓷器底足鉴定:晋越窑 底部垫烧痕唐 越窑 底部垫烧痕唐 长沙窑 底部刮痕唐 洪州窑 底部刮痕唐 五代 邢窑 玉璧底宋 湖田窑 底部垫烧痕元 底部乳丁元 挖底旋明 跳刀 乳丁明 垫沙 糊米底明 粘沙明 跳刀痕清 康熙 缩釉见胎骨
在古玩界,瓷器一直是备受着收藏家喜爱的一大板块,但是呢在如今的收藏市场,仿造品泛滥,关于各朝各代的款式特征,名窑仿品皆多,而真品却很少,这一点一直是困扰着民间爱好收藏家的问题,所以在鉴别时要学会区分,多加注意,傅老师来分享一些经验,望能帮助到更多人。
那么如果掌握了解瓷器作旧的伎俩,识别也就容易多了,瓷器鉴定是辨别真伪,要了解仿古作为陶瓷的特征,以下有几点小技巧:
仿品纹饰的绘画不自然,缺乏灵魂
古代瓷器上大多有绘画,仿假品大多笔力拘谨,且线条不流畅,有些拙劣的仿品纹饰粗糙,仿品对纹饰图案要刻意描摹,必然需要十分小心谨慎,所以所画出来的纹饰缺乏灵魂,拘谨生硬,令人感觉不自然,当然,历年历代都有不少绘画高手参与仿造,由于这些人水平高,对真品绘画能心领神会,得其真谛,仿的画也极其形似,但是终究不能完全表达出真品的艺术神韵,不能比拟。
同一瓷器有两件以上甚至大量(令人非常怀疑)
古代留下来的陶瓷数量是有限的,而仿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生产,所以只要看到同一品种的瓷器有多件相同的出现在市场,这时候,藏家们就要谨慎小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