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瓷器底足鉴定之“敲底”“敲底”,见于道光时钧红,由于其釉肥厚,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在一起。为使其分开,只好人工敲开,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。但尽管如此,由于年代较长,所敲处一般胎色变深,且手感平滑。
古瓷器底足鉴定:晋越窑 底部垫烧痕唐 越窑 底部垫烧痕唐 长沙窑 底部刮痕唐 洪州窑 底部刮痕唐 五代 邢窑 玉璧底宋 湖田窑 底部垫烧痕元 底部乳丁元 挖底旋明 跳刀 乳丁明 垫沙 糊米底明 粘沙明 跳刀痕清 康熙 缩釉见胎骨
仿品造型失去古物风格
这是要害的一点,众所周知,在不同时期,不同年代,不同社会的古代人们的哲学、美学、以及文化差异是的、无法重合的,因此,仿古作假品无论怎样的精心研究被仿对象,着意模仿古瓷造型特点,也必然会留下仿造者的时代烙印,都会有蛛丝马迹留给辨伪者的。
仿品胎体过重或过轻
仿品因为时代用料的不同,与真品所用的胎料更加是不同,所以,在这一方面,跟真品是不可能相同的,现代的造假古瓷作伪者,都是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分析真品的胎、釉的成分、配方,以及模拟古瓷的烧成窑炉气氛,乃至仿造古代窑炉等,所仿的古瓷器在胎、釉的手感,外观上几乎可以乱真,不易辨别真伪,但是,我们还是可以从重量这一方面去突破,还有一点就是,清中期以前的瓷器,由于瓷土的原因,非常掂手,也就是重量比较大,而清中期以后包括现代的新瓷,胎质都是比较疏松,有的胎虽然厚,但是拿在手里缺失轻飘飘的。